关灯
护眼

22 挑不动两座山

      兰花回家肯定是有事。

  白菊趁着枣儿以果汁代酒和路长顺碰杯之机,将兰花叫出屋,问她:“有事?”

  “我哥的电话怎么打不通?”

  “我哪里知道,他从来不给我打电话。”

  “他这个周末回来吗?”

  “缺钱啦?”

  “谷子涨钱了。”

  “人家养鸡喂饲料,你非要喂谷子……不是谷子涨钱了,是你没钱了吧!”

  娘儿俩各说各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都懂对方的意思。

  兰花沉默了片刻,说:“下个月有一批土鸡可以出栏,以前在南方打工时的工友在帮我联系买主。”

  “也就南方人能吃得起你养的鸡,撑不到下个月啦?”

  “嗯。”

  “别和你爸说这事,我明天去你小舅家看看。”

  鱼有鱼路,虾有虾路。白六虽然游手好闲,却入伙县城两个“朋友”的生意,一开始往建筑工地送清水沙,最近两个月在小白山开山采起了石头。

  小白山在西朵山后面,也就是白菊的娘家。小白山并不高,却满山都是上好的青石,青石是建房子的好材料。

  白六的那两个“朋友”,一个叫张发,一个叫赵有,以前是“混社会”的,进出拘留所就像住旅馆似的,这些年学聪明了,不再好勇斗狠,开始做起了“正经生意”。

  张发赵有打听到白六的姐夫路长顺和庄有成是战友,便风不动树不摇先和白六拜了把子,天天拉着他喝酒唱歌做足疗,亲密得如同一个娘生的。

  他们打得是小白山青石的主意。

  白六扛着路长顺的大旗,拿路长顺的酒买路,极轻松地搞定了小白山村委主任,签了采石协议。

  县城正在进行棚户区改造,一面拆迁一面造楼,大量需求商砼,于是,白六等人借开山采石的便利建起了水泥搅拌站,向建筑工地出售商砼。

  白菊并不知道开山卖石头能挣多少钱,但回娘家时听白六吹嘘说,用不了三年,便要在县城买房子,猜到兄弟时来运转,要发大财了。

  隔着一座西朵山,路长顺当然知道小舅子在干什么,也知道张发赵有在利用白六,可是他不愿多管闲事。

  他自家门前都打扫不干净,哪有闲心管小舅子干不干净。

  兰花也知道小舅在干什么,她正缺钱用,能借来钱就好,管母亲去哪里借呢。

  白菊给了兰花希望。兰花的心里松快下来。

  这时,屋里路长顺的声音大起来:“枣儿,你满上酒,陪叔喝两杯。谁说女孩子不能喝酒的?我说了吗?你当我的话是放屁,他们都当我的话是放屁……”

  兰花赶紧进屋,拉起枣儿朝外走,说:“赶紧走,我爸喝多了。”

  枣儿一怔,说:“留婶一个人在家能侍候得了长顺叔?”

  “我们走开他就不闹了。”

  枣儿有些不放心,白菊冲她摆手,催她离开。

  “婶,家里有蜂蜜吗?给长顺叔冲杯蜂蜜水。”

  兰花已经逃也似地出了家门。枣儿追上她说:“她是你爸呢,你,你不管他啦?”

  “他最烦的就是我,他对我是眼不见为净。”

  “怎么会呢,我觉得你有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枣儿停住脚步定定地看着兰花。

  “我不争气。”

  兰花并不等枣儿,兀自朝前走去。

  她怎么不争气?这么有想法有勇气的一个女孩子,办了那么大的一个养殖场,怎么叫不争气呢!

  当然是路长顺觉得闺女不争气。这个路长顺啊,真应了那句不好听的话,“小脚女人生的——一辈子迈不出大步”。

  路长顺那辈人可不就是从小脚老太太肚子里爬出来的嘛,话虽然难听,却是事实。

  小脚老太太生出的孩子多了去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是小脚老太太生出来的,敢想敢做的人也多了去了。

  路长顺的问题不在出身上,在思想上,大多数的村干部思想都有问题,他们不改变思想,农村就很难改变面貌。

  枣儿想着追上兰花,说:“兰花姐,我觉得你应该接长顺叔的班……”

  “你想什么呢?”兰花说:“你这个想法很不好,这话千万可别再讲了。”

  “为什么不能讲?你不觉得农村应该有个好带头人吗?”

  “我爸哪点做得不好?他不是好带头人吗?枣儿,别以为自己上了几年大学,就掌握了真理,你现在对农村没有发言权。”

  兰花生气了,她真的生气了。不是看在庄有成的面子上,她想,她不允许枣儿再住到她那里去。

  枣儿也觉察到兰花生气了,赶紧笑说:“兰花姐,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说长顺叔干得不好……”

  “那就不要说了。我爸和你姥爷一样,都是干了一辈子村干部,说他们把命交给了这片山山水水并不为过,你,没有资格……我们都没有资格评判他们的功过是非!”

  枣儿的脸有些烧,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或者她的话本没错,只是找错了倾诉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