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8章 96·| 报应

    第098章

    梦境中,顾鸿飞浑然不记得柳如媚对他的欺骗、挖苦。

    他还在为她担心、焦虑着。

    他还在对燕王妃恼着、恨着。

    他应该在第一时间就散播出燕王妃无故欺压民女将之关押的消息。对,就应该这样做,让她陷入荣国公曾无法挣脱的尴尬处境。

    这些事燕王知道么?不,不知道。

    他一个大男人,动辄被一名女子的手下刁难、痛打,事情抖落出去,丢的不还是皇家的脸面么?

    ——燕王处事从来果决利落,燕王妃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一定不敢让燕王知道。

    正是认定如此,他才敢在私底下与燕王妃周旋,闹到官府去,为的也不过是希望燕王获悉之后即刻息事宁人,命燕王妃将柳如媚交还给他。

    燕王若是早已获悉,固然会偏帮发妻刁难他,可也一定会申斥燕王妃行事跋扈没个分寸,全无皇室中人的气度。

    没错,燕王还不知道这些事,他当务之急是散播流言,找一棵能够庇护自己的大树,以防燕王在事后找辙。

    他得抓紧安排下去!

    心头急切,面上又被冷冷一激,他猛地清醒过来。

    第一时间映入顾鸿飞眼帘的,是神色冰冷的周静珊。

    柳如媚怯懦地站在周静珊身后。

    顾鸿飞初时恍然,要在片刻之后,才想起晕厥之前看到、听到了什么。

    他坐起身来,这才发现自己置身在庭院的青石方砖上。厅堂廊下,站着神色悠闲的看戏的晋王、晋王妃、师庭迪和那两名侍卫。

    可他此刻已顾不得别人了,他眼神极为怨毒地凝视着柳如媚,缓步走向她。

    周静珊对侍卫递了个眼神,走开去两步。

    两名侍卫站在顾鸿飞、柳如媚中间,以此确保柳如媚的安全。

    柳如媚见这情形,神色才放松下来。

    顾鸿飞嘶声问道:“过往种种,你都是在欺骗于我?”

    柳如媚轻声道:“你骗人,我骗你,不是很公道么?”她最大的弱点是贪财,这是她不会否认的,而除了这一点,她这些年又不是白过的,最善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顾鸿飞是得不着好了,她有什么话,只管明说就好,若是期期艾艾惹得周家姐妹发怒,自己这条命怕是要交代在这儿。

    “我为了你……”顾鸿飞没说下去,没法子继续说。眼前这女人只把他当做谋取钱财的工具,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柳如媚看着他,眼神第一次流露出真实的情绪——很不屑,“你可千万不要说为了谁,谁都不会信你这种话的。你年少时做事就特别叫人心寒——与房里的丫鬟纠缠不清,那丫鬟有了喜脉,那时恰是你整日对我甜言蜜语的时候,你是怎么对待那个丫头?”她冷冷一笑,“你将人随意指给了一名要什么没什么的三等管事,那丫头索性投井了却性命。这类事,你想起来能心安么?如何心安?”

    顾鸿飞看着她,眼神复杂至极。

    “你在奇怪我怎么会知道这件事,是不是?”柳如媚自嘲一笑,目光变得冷漠,“彼时我只是一个芝麻官的女儿,身份卑微,认识三教九流的人并不稀奇。那丫鬟正是我奶娘一个旧识的女儿,儿时那女孩子常陪着我一起玩儿。想来真是可叹,最先母女两个满以为熬出了头,欢天喜地地盼着她抬了妾室——其实妾室又何尝是人做得来的差事。可你连她们那点儿可怜、卑微心思都不肯成全。你是怎么做的?一尸两命的下场,也只有你这种有胆子招惹没胆子善后的败类才做得出。”

    顾鸿飞垂了眼睑。他无从面对柳如媚的视线,因为他甚至记不清楚她说的人到底是哪一个。

    柳如媚继续道:

    “我曾与你虚以委蛇,是没法子的事情。你再不堪,身份摆在那儿,不是我们小门小户惹得起的。可你便是身份再尊贵一些,我也绝不会犯傻嫁给你——那种前车之鉴,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比起在你手里落得下场凄惨,我情愿为财而死。

    “在我看来,为了谋财而死不算什么——左不过落一个贪财的名声,可嫁了你再被你有意无意的羞辱,就太要命了。谁敢担保自己不会在大腹便便的时候被你逐出家门?你这种人有人性么?我可不敢奢望。

    “若是到了那地步,女子固然是自找的苦楚,可孩子呢?是生下来遭人的冷眼与嗤笑,还是一碗药灌下去胎死腹中?”

    柳如媚说这一番话的时候,情绪波动而不自觉,直到说完这一番话,她才后悔不已。说这么多做什么呢?这不是摆明了在对他以前那些女人冷嘲热讽么?要是周静珊为之动怒,她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为此,她连忙又补充道:

    “这次回来,我就是想帮人利用你得到钱财,不觉得是错。你这种人的钱财,合该被人算计——家里明明摆着无可挑剔的娇妻,还不知好歹地生事给人平添不快,女子都欠了你的不成?是,到底是我目光短浅,看不清轻重,无意中介入的事情怕是很大,事态一定特别严重,但是无妨。我便是因此送命也认了,最起码,我叫人认清了你顾鸿飞到底是怎样的品行。”

    周静珊听了末尾一席话,唇角上扬。她看得出,这些言辞是柳如媚有意加上去的。便是没有此举,她也不会为难柳如媚的。

    事情清楚了,柳如媚不论有意无意,做的这一切都应了那句“叫人认清你顾鸿飞到底是怎样的品行”。

    正如她之前偶尔希望的那样,柳如媚这也算是情有可原,尤其一点不容忽视,是这女子给了顾鸿飞重创。除了她,别人都不行。相同的话,换了别人来说,对于顾鸿飞而言,根本起不到诛心的效用。

    这件事换个角度来看,功德无量。

    况且,柳如媚根本只是算计顾鸿飞,不具备让周家、晋王府继续名誉颜面受损的能力。

    既然如此,她又如何还会迁怒柳如媚呢?

    是燕王妃叫她明白:女子之间生出嫌隙,是不需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的;男子开罪了女子,女子就该不计前嫌地帮助同性对付可恶的男子。

    少一个在脂粉堆里伤害女子的顾鸿飞,少一些顾鸿飞这样的男子,这天下总会变得干净一点儿。

    周静珊笑意渐浓,转头看向晋王,道:“姐夫,我要拿出两万两银子给柳氏。可桑氏答应她的是五万两——余下的三万两,顾鸿飞拿得出,你让他抓紧筹备。”

    “行啊。”晋王颔首一笑,“依你。我会让她平安抵家。”静珊说的是“要拿出”而不是“可以拿出”,便表明了她是有意安抚,并且帮衬柳如媚赚到足够的银钱返乡。这样更好。

    柳如媚为此自然是大喜过望,对着二人遥遥行礼下拜。

    **

    转过天来,师庭迪弹劾顾鸿飞的折子到了内阁,罗列了顾鸿飞玩忽职守、徇私枉法、行径不检、以下犯上等罪名。内阁在燕王默许、晋王授意下,当日将此事交由刑部。

    刑部尚书当即命人将顾鸿飞带到公堂讯问。顾鸿飞当然不会招供认罪,其后被扔进大牢,等待官差查证罪名是否属实。

    便是皇帝就在京城,也是这个结果,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因为师庭迪是藩王世子,身份很微妙,很多时候朝廷从上到下是把他当做一个贵客来款待的,都不想为着何事与他闹得不愉快,是因此,有时候他说的话比楚王、晋王还有分量。

    楚王、晋王就在皇帝眼皮子地下,虽然身份要更尊贵一些,但是他们受了什么气也只能与幕僚亲朋抱怨几句,横竖闹不出京城。师庭迪不一样,他要是心里不痛快,来日回到封地说出抱怨朝廷的话,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可能引发麻烦的事情,能免则免。

    内阁中人也想到了顾鸿飞的差事,因而转去询问吏部尚书、监察御史。吏部尚书说这一段日子都是江予莫代替顾鸿飞办差,不是做的很好么?继续让他代任便可,日后再请皇上给个准话就得了。监察御史附议。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师庭迪到什刹海找炤宁说话,将顾鸿飞的事情说了,末了道:“他的官职是肯定保不住了,休想再上蹿下跳地讨人嫌。”

    炤宁摸了摸下巴,“这就把他了结了?”有点儿意犹未尽亦或失望的样子。

    师庭迪审视着她的神色,“那你还想怎样?”

    炤宁眨了眨眼睛,“我想等着闹到他败坏燕王府名声的时候,再请人弹劾他呢。这样一来,他以下犯上、藐视皇室中人的罪名就坐实了。”

    师庭迪却笑道,“我看你是打他还没打够。嗳,说起来,之前燕王知不知道这事儿?”

    炤宁笑了笑,“知道与否还不是一样。”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常洛知道的事情,师庭逸就一定会知道。但是他不当回事,由着她小地痞一样的气人,只叮嘱她何时觉得耍坏够本儿了就知会他一声。

    师庭迪想了想,“那倒是。他便是从开始就知道,还能亲自出手不成?由着你折腾人比他发话可解气得多。”

    “总而言之,这次的事要谢谢你。”炤宁笑道,“往后有什么事,只要我帮得上,尽管跟我说。”

    “你肯承情就行了。别的能帮我什么?”师庭迪无奈地道,“叫你给我引荐出众的女孩子你又不肯。”

    一句话说的炤宁笑出声来,“也是真不认识适龄而未定亲的女孩子,闲时你多赴宴就好了,保不齐就会遇到中意的。”

    “也只能这样了。”师庭迪叹了口气,“大海里捞针,碰运气吧。”

    师庭迪离开之后,晋王妃来找炤宁说话,一是为了感谢炤宁出手帮助周静珊的事,二是念叨念叨那些是非。

    “我是觉着不需为难柳氏,何必呢?她是利用一个娶妻几次的男子得到一笔银钱,又不是横在伉俪情深的夫妻两个之间挑拨离间。静珊离开那个混账东西才是最好,别的都不打紧。”晋王妃老大宽慰地笑了笑,“幸而静珊今非昔比,当时就放了话,要让柳如媚如愿,还请晋王日后留心着顾鸿飞,别让他报复柳如媚才好。”

    炤宁对这些无所谓,她连柳如媚的人都没见过,也就无法生出情绪,只是道:“静珊能看开是最要紧的。往后她有什么打算?”

    晋王妃神色一黯,“这两日忙着找宅子呢,找好了就住进去。回娘家不行,便是双亲不说什么,三亲六故的也总会提及,甚至会给她物色再嫁的人选。经了这样一场风波,换了谁还敢再嫁?”

    “让她过自己想要的日子就好。自由自在的光景,不见得比嫁人过得差。”炤宁想到,“听说她不是在与孙氏来往么?劝她用心学学生意经,找些事情做,艺不压身。不让自己闲下来,就没工夫去想那些堵心的事儿了。”

    “这些还是你当面跟她说吧,你的话她一定会听。”晋王妃道,“等她安顿下来,会专程过来答谢。你这个人,名声不需我说,是出了名的难相与,可对人好的时候,便能叫人完全对你改观——这可是一门学问,只望我能慢慢学到。”

    炤宁轻声笑起来,“听来听去,也不知道你是在夸奖还是在挖苦,这本事我也要学着点儿。”

    晋王妃笑着岔开话题:“顾鸿飞被关进牢房当日便病倒了,吐了好几口血。刑部的人担心他不明不明地死在牢房,便请了大夫给他把脉,大夫说他是一直肝火旺盛郁结于心,眼下是急火攻心,日后怕是要落下病根了。”

    炤宁牵了牵唇,“他那种人,死了才清净,就该把他活生生气死。”

    “可不就是。被少不更事的女子惯得自以为是,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这跟头还是摔得轻。”

    两个人说笑了一阵子,转去太子妃那里。

    林氏眼下虔心向佛,住到了女儿这里,白日里过的还是在寺庙的日子,做早课晚课等等一样不落,膳食也只用素斋,只在晚间与女儿说说体己话。

    ——太子妃说了这些,是委婉地解释林氏已经以方外之人自居,不能出来相见。

    晋王妃与炤宁听了,都觉得这样也好。不管怎样,林氏如今有了另一种寄托,不愁时日难以打发。况且佛法无边,潜心修行的话,所得甚多。

    是因此,炤宁想到了太夫人。自己那个祖母如今也在每日礼佛,只是不知她纯属敷衍还是诚心诚意的。

    晋王妃看看炤宁,忽然想起一事,奇怪地道:“吉祥呢?你像是有段日子不带它串门了。”

    “它很忙的。”炤宁笑道,“每日早间我用完饭,它就跑出去了,午间回去吃饱喝足之后又跑出去,到了晚间用饭的时候回家。我们家吉祥长大了,每天跟萧家的如意在一起玩儿。”

    “是吗?”晋王妃失笑,“吉祥居然也交到朋友了。”

    “是啊。”太子妃将话接了过去,“连翘、落翘几个经常瞧见两个小家伙在草地或是水里玩儿,不知多讨喜。有一段日子了呢,这都成什刹海一景了。”

    晋王妃道:“那等到你们搬回王府,它们不是要分开了么?”

    炤宁道,“没事。它们认路,带着来回走两次就行了,到时候还是可以相互串门。”

    晋王妃由衷地笑了,“哎呀,听你这么一说,竟浑似两个小人儿似的。”

    太子妃笑道:“那你以为呢,那两个小家伙可不就跟小人儿似的。”顿了顿,道,“过段日子,我也要养一只猫或是一条小狗。打小养着,悉心照看着,就像炤宁似的,时日便不愁没有乐趣了。”

    “不行不行,不能总说这些,说得我都心痒痒了。”晋王妃摆了摆手,“可我这粗枝大叶的人,哪里有那份细致,快说点儿别的,别总勾引我凑这种热闹。府里近来七事八事的,我家王爷早就一脑门子火气了,我要是再只顾着自己的喜好,不挨骂才是见了鬼。”

    太子妃与炤宁都笑了起来。

    三个人在一起闲话家常,将近巳时,炤宁唤人去醉仙楼定了八菜一汤,另外又特地为林氏点了几道素菜。午间饭菜送来,唤上莫心儿,四个人高高兴兴地用饭。在太子妃这儿小憩之后,晋王妃与炤宁才各自回家。

    比较少见的,师庭逸已经回家来。

    炤宁走进寝室,见他褪了外袍,穿着白色中衣、黑色中裤,倚着床头翻阅书册,旁边还散放着几本书。

    她走过去坐在床畔瞧了瞧,才知他手边都是官员的花名册,“看这些做什么?”

    “官场被蛇鼠之辈一搅和,有点儿乌烟瘴气。应该洗牌了。”师庭逸展臂将她揽到怀里,“父皇离京前就提过。眼下桑娆这事情一出,更应该抓紧筹备。”

    炤宁倚着他肩头,抬眼瞧着他,“父皇私底下与你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