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正文 附录1:初级灵学

    —— 目录 ——

    ————————————————————————

    灵学简介

    意识

    表达级

    趋强性与趋存性

    成长性与再生性

    内折中效应与内同化效应

    外折中效应与外同化效应

    灵

    纵灵

    传统驱灵与海默三大定律

    机械驱灵与意识同化器

    束灵与收容

    ————————————————————————

    ————

    灵学简介

    ————

    灵学是研究意识的本质、特征、存在形式,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学术。

    灵学认为:意识是独立于物质与能量之外的存在。

    “表达”是灵学中特有的抽象概念。这个概念指的是“从无意义到有意义的过程”。换句话说,在进行表达之前,无论是物质、能量还是意识都不具有意义。

    物质的表达结果是某种形态。

    能量的表达结果是某种变化。

    物质与能量可以直接进行表达,意识却需要借助载体才可以进行表达。这种载体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能量。

    意识的表达结果是某种情绪(当载体为物质)或趋势(当载体为能量)。

    意识依附于载体的行为,称为“载体附着”。

    未进行载体附着的意识称为“游离态意识”。这种状态下的意识并不具有意义,且不可以进行表达。

    已完成载体附着的意识称为“附着态意识”。这种状态下的意识依然不具有意义,但可以通过表达让本身具有意义。

    举例来说,人类便是有意识附着的物质。

    灵学研究表明:意识的最佳载体是生物,其次是非生物,最次是能量。

    有意识附着的非生物称为“灵”。

    ————

    意识

    ————

    意识的单位是维特(Vint),简称维(vin),取自于灵学家康纳德·维特的姓氏。

    游离态意识通常以小写字母p表示。

    附着态意识通常以大写字母P表示。

    附着态意识表达的结果是由其振动的波形决定的。意识的振动波形分为三种。其中,α与β波形为“活跃波形”,γ波形为“非活跃波形”。以活跃波形振动的附着态意识称为“活跃附着意识”,记作Pa。以非活跃波形振动的附着态意识称为“非活跃附着意识”,记作Pi。

    一个载体所承载的总意识记作Pt,有Pt=Pa+Pi。

    如果当前载体上的所有意识都以γ波形振动,即Pt=Pi,那么此时载体上的意识没有进行任何表达,且不具有任何意义。

    如果X vin的附着态意识全部以非γ的波形W进行振动,并因此完成表达结果E,那么则称X是E的“表达所需意识”,记作Pe;W是“表达所需波形”,记作We。

    附着态意识完成单次表达的条件是:Pa=Pe,Wa=We。

    当单次表达在Pe>1 vin的条件下才能完成时,1 vin的意识会率先进入活跃振动状态。这1 vin的意识称为本次表达的“母意识”。此时Pa<Pe,表达无法完成。为了完成表达,母意识会激活1 vin Pi的活跃振动状态,使其变为1 vin Pa。如果此时Pa仍然小于Pe,那么当前所有Pa会分别激活1 vin Pi的活跃振动状态。同样的激活行为重复发生,直到Pa=Pe为止。这个完成附着态意识单次表达的过程,称为“连协振动”。

    单次表达中,所有Pa的振动波形均与母意识的振动波形一致。母意识的振动波形与表达所需波形(We)一致。

    如果当前参与表达的所有Pa都能分别激活1 vin Pi的振动状态,则称本次连协振动为“完全连协振动”。

    当Pe不为2的次方数时,在促使Pa=Pe的连协振动中会出现部分Pa放弃激活Pi的情况。有此种情况发生的连协振动称为“半完全连协振动”。

    举例来说,如果完成表达的条件是Pe=7 vin,We为α波形,那么1 vin的意识会率先进入活跃振动状态,并以α波形振动,成为母意识。此时Wa=We,Pa=1 vin。因为Pa<Pe,表达条件未被满足,所以连协振动第一次发生——1 vin Pi被母意识激活。此时Pa=2 vin,Pa<Pe。表达条件依然未被满足,连协振动第二次发生——现有的2 vin Pa分别激活1 vin Pi。此时Pa=4 vin,Pa<Pe。表达条件依然未被满足,连协振动第三次发生——理论上,会有4 vin Pi被分别激活,导致Pa=8 vin,Pa>Pe,但为了满足表达条件,半完全连协振动发生,其中1 vin Pi不被激活,导致Pa=7 vin,Pa=Pe,表达条件得到满足,表达得以完成。

    当完全连协振动发生多次以后,会出现部分现有Pa无法激活(而非放弃激活)Pi的情况。有此种情况发生的连协振动称为“非完全连协振动”。当非完全连协振动发生时,即使Pa<Pe,连协振动也会被迫终止,表达不会被完成。

    ————

    表达级

    ————

    表达级定义:附着态意识进行表达的程度。

    附着态意识以α波形振动所完成的表达称为“正向表达”。附着态意识以β波形振动所完成的表达称为“负向表达”。

    对于以物质为载体的意识而言,正向表达会产生正面的情绪。表达级越高,这种情绪则越强烈。同样对以物质为载体的意识而言,负向表达会产生负面的情绪。表达级越低,这种情绪则越强烈。

    对于以能量为载体的意识而言,正向表达会产生正向的趋势。表达级越高,这种趋势则越明显。同样对以能量为载体的意识而言,负向表达会产生负向的趋势。表达级越低,这种趋势则越明显。

    正向表达时,记We=Wa=1。负向表达时,记We=Wa=-1。在两种活跃波形下,根据完全连协振动发生的次数,附着态意识的表达被划分为-6至+6,总共十三个级别。

    0表达级:

    当Pa=1 vin(即只有母意识以活跃波形振动)时,与振动波形无关,意识表达的级别为0级。

    正表达级:

    当2 vin≤Pa<8 vin,并以α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正1级。

    当8 vin≤Pa<32 vin,并以α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正2级。

    当32 vin≤Pa<128 vin,并以α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正3级。

    当128 vin≤Pa<512 vin,并以α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正4级。

    当512 vin≤Pa<2048 vin,并以α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正5级。

    当Pa>2048 vin,并以α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正6级。

    负表达级:

    当2 vin≤Pa<8 vin,并以β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负1级。

    当8 vin≤Pa<32 vin,并以β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负2级。

    当32 vin≤Pa<128 vin,并以β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负3级。

    当128 vin≤Pa<512 vin,并以β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负4级。

    当512 vin≤Pa<2048 vin,并以β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负5级。

    当Pa>2048 vin,并以β波形进行振动时,意识表达的级别为负6级。

    ——————

    趋强性与趋存性

    ——————

    趋强性定义:以物质为载体的意识主动追求更强烈的表达的特性。

    趋强性是所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意识共同具有的特性。

    灵学通常将物质分为生物与非生物两大类。在作为意识的载体时,生物与非生物的性质有所不同(时而完全相反),其趋强性也不尽相同。

    以生物为载体的意识会主动追求更高(更接近正6)的表达级;以非生物为载体的意识会主动追求更低(更接近负6)的表达级。

    趋存性定义:以物质为载体的意识主动抗拒在有可能损失意识时继续进行表达的特性。

    载体承载意识的极限值称为“最大承载力”,记作Pm。不同载体的Pm可能不同。在单一载体上,Pm是一个变量,会受到当前表达级的影响。

    对于以生物为载体的意识而言,表达越强烈(表达级越接近正6或负6),则Pm越小。对于以非生物为载体的意识而言,表达越微弱(表达级越接近0),则Pm越小。

    当Pt>Pm时,无法被承载的意识会转化为游离态意识,造成意识受损。

    趋存性可以通过多种手段避免意识受损的发生——进行非完全连协振动就是其中的一种。

    ——————

    成长性与再生性

    ——————

    成长性定义:生物载体上,总意识(Pt)随时间增长的特性。

    非生物载体不具有成长性。

    以生物为载体的意识成长的速率称为“成长率”,以vg表示。vg通常以维特/年(vin/y)来计量。

    随着Pt的增长,对应不同表达级的Pm也会增长。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物将更容易达到更高或更低的表达级。

    对于生物载体而言,vg与年龄成反比例函数。vg在生物出生时达到最大值,在生物自然死亡时归零。

    灵学认为,Pt的增长发生在每次连协振动结束之后。因此,情感波动较大的生物,其vg通常较高。

    再生性定义:生物载体上发生意识受损后,剩余的附着态意识进行意识再生的特性。

    非生物载体不具有再生性。

    当生物载体因某种原因损失意识后,载体上剩余的意识会再生出与损失的意识相同vin的附着态意识。意识再生的速率称为“再生率”,以vr表示。vr通常以维特/秒(vin/s)来计量。灵学中,vin/s这个常用单位通常记作兰德尔(ran),其源自于灵学家荷马·兰德尔的姓氏。

    损失的意识(转化为游离态的意识)记作pd。对于生物载体而言,vr与pd成反比例函数。

    当pd=0时,生物载体拥有理论上的最大vr,以vrm表示。生物载体上,Pt因成长性增长时,其vrm会以极低的比例增长。

    当pd=50%Pt时,vr=0。

    当pd>50%Pt时,生物载体失去再生性。

    pd>50%Pt的情况称为 “不可逆性受损”。当不可逆性受损发生时,载体失去全部承载力,其承载的附着态意识将在短时间内全部转化为游离态意识,并导致载体的死亡。

    ——————————

    内折中效应与内同化效应

    ——————————

    在单一载体上,意识可以同时进行两次或更多次的表达。

    多次表达中,各表达分别由独立的母意识完成。各母意识所引发的连协振动彼此独立,被激活的意识仅活跃于各自的表达,不会叠加而引发更强烈的表达。如果所有母意识的振动波形相同,则称该多次表达为“同向多次表达”。如果至少有1vin母意识与其它母意识的振动波形不同,则称该多次表达为“异向多次表达”。

    同向多次表达发生时,参与各个表达的Pa会相互影响,并最终使每一个表达的Pa都变为各表达Pa的平均值,即:

    Pa=(Pa1+Pa2+Pa3……+PaN)/N

    各表达的振动波形保持不变,即: